|
|
发布日期:2010-03-31 14:30:35 来源:河北日报
浏览次数:3666 |
|
河北柏乡县汉牡丹园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园内以举世闻名、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古老牡丹的“活化石”汉代牡丹统领群芳。园内除汉代牡丹外,还囊括了洛阳、菏泽、安徽、甘肃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送交培养的九大色系八百多个名贵品种,以及日、美、法、德等国100多个品种的丹花,已成为世界级的牡丹、芍药资源保护区。 汉牡丹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是年代久远:她早于洛阳牡丹500多年,早于菏泽牡丹1400多年。二是同株异花:单株汉牡丹以多种形态而独居群芳之首。三是异地不活:1937年,侵华日军曾两次将千古名花深掘数尺,连根带土运走,但终告失败。四是传说色彩浓重:围绕汉代牡丹两千余年的文化历程,产生了大量的优美传说和民间故事。“古代帝王驾崩,汉牡丹以开白花为先知”。至今牡丹的灵性仍是不解之谜。 历经波折成就丹花事业 贾树粉,一位淳朴、谦和、诚恳、热情、干练的普通农家妇女。她年轻时就和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家乡柏乡县北郝村,有一处5亩多的世传牡丹小园,其中就有几株汉代牡丹,有关汉代牡丹的美丽神话和传说,深深的吸引了她。她常常独自一人在小园里漫步,对每株丹花默默的做着感应般的交流。她不知做过多少回丹花之梦,她在梦中时常成为丹花的培植者和护花的女神,她从梦中哭醒过,也笑醒过…… 2001年,她做出了一个巨大决定——— 对牡丹小园进行开发扩建。当时她押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外筹资金,巨大的创业激情使她对潮水般的流言蜚语不屑一顾。她既是设计者又是施工者。在最紧张的时候,她几乎“三感”——— 饥饿感、疲劳感、时间感皆无。但是,对事业的激情所焕发出来的充沛精力是无穷无尽的。 2002年,贾树粉开始了反季节牡丹的试培,以期打通市场的冬季销售渠道。但技术的缺位和不利的天气因素,使她用大量心血和资金培植起来的5000盆错季牡丹,一株不剩的玉殒香消。贾树粉的心碎了,可她对事业百挫而不悔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了。三下菏泽、四去洛阳、五进北京,观摩学习,使她增长了一身本领。可是2003年,当她用心血浇灌起来的数万株牡丹展露出绝美的姿容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犹如天塌下来一般砸得她全军覆没,千娇百媚的丹花在阳光下,腾起一片换不来任何经济价值的惨烈的美!当所有人怨天尤人时,面对满园盛开的牡丹,贾树粉只是说了一句:“这么好的鲜花,却无人观赏,可惜了。” 2004年,人们惊讶的发现,园内七株被视为贾树粉事业的汉代牡丹,有了明显日益衰败的迹象。她怀着痛苦和忧虑,多方苦寻拯救汉代牡丹、复壮汉代牡丹的方法,最终她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大门。 牡丹专家热情地接待了她。贾树粉对专家们复壮牡丹的科学措施有着创造性地发挥。因为她熟悉这七株汉代牡丹就像熟悉自己的亲人一样。土壤配置、气温变化、日照风向测定、精心施肥润土……她在专家的指导下,一丝不苟的按照规划的要求来实施,同时也创造性地自己摸索着前进。七株汉代牡丹终于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在贾树粉精心的呵护下,这古老的汉牡丹又焕发出了青春的光彩。 真正的美,以及真正美的事业是不可能被战胜的!为把汉牡丹园打造成世界品牌,2006年她又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在柏乡汉牡丹园建设了“中国牡丹资源保护基地”。 她经营的汉牡丹花卉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省林业局评为2008年—2009年度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公司经营的汉牡丹园又被省文化厅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执著追求打造无悔人生 不用把这位女企业家创建世界级花卉企业所经历的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一诉说。试想没有一股子对事业无比执著的韧性和笃诚不二的信念,没有百八十次汗水和泪水的交织,没有经历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精神和心理的重创,没有遭受过多次面临“山穷水尽”的打击,没有一腔滚烫为富乡富民而奔腾不息的热血,哪里会有属于她,属于北郝村,属于柏乡县,乃至全国的牡丹花事业的飙升。 她永远都是这么真真诚诚的做人、做事、创业。她的事业曾得到过众多领导、乡亲、专家、学者、艺术家、牡丹业同行、新闻工作者的热心帮助,对此她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说:“事业是我的,也是乡亲们的,更是大家的!把事情做大了,做强了,做出色了,也好还景于民,还美于民,还牡丹文化于民!” 贾树粉的这种创业精神和执著追求为柏乡县旅游业、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和知识,追求着、攀登着事业的巅峰。美的事业、美的召唤、美的前景为她铺就了恒久的美好前程! |
|
|
上一篇:
乐凯“掌门“张建恒:有悬念才有吸引
下一篇:
张永增:酒史见证历史 |
|
[关闭]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