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治理的重大举措,并全力开展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环京津地区发展增长极、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河北省安排部署重点科技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科技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谋划,推动企业承担重大项目和工程
一是支持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强化管理督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013年,共实施省级科技计划13批,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应用,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经济型建筑节能外窗用关键材料及系列产品与评价技术研发”等一批河北省企业的项目被正式列入2013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二是谋划组织了一批2013年专项资金项目。在钢铁产业领域,唐山钢铁集团的“高品质镀锡板生产工艺与技术开发”项目获得立项,项目总投资达2.4亿元。在制造业领域,重点支持了“构建轧辊产品的综合集成制造系统”等项目,带动企业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超过7000万元,有效提高了大型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7年,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0家。召开“全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制定《河北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计划任务分解方案(2013—2017)》和《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10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127家,其中国家级12家。
三、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围绕河北省重点产业领域,新建了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河北省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其中国家级5家。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产业研究院已达10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8家;建设了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6家,其中国家级14家,在孵企业超过2300家。
四、以科技合作为重点,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一是深化科技合作机制。与北京市、天津市的科技部门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联合承担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流动与共享等,有效促进了津冀科技合作上层次、上水平。以项目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与一批科技型大公司、大集团、国家级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合作成果。二是通过展会展览促进科技合作。2013年,河北省政府与科技部联合举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二十年成就展北戴河巡回展”,组团参加第16届北京科博会和第1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推进与两院院士的合作,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院士实施合作项目230个,新建院士工作站25家,总数达到105家,进站合作院士达357人。四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新增“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等6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20家。
五、制定和落实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出台或即将出台科技创新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宣传落实,2013年以来,落实企业加计扣除额27亿元,科技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明显增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开展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专利提升等工作。2013年1—11月,全省专利授权量1.68万件,比去年全年增长10%。推进了科技管理、科技评价、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创新,完善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