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间蓝贝集团努力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借船出海”,创造了业内的神话。
■啤酒品牌上演蛇吞象
1998年7月,倪春林董事长租赁了滦县榛子镇镇办企业——冀东啤酒厂,年生产能力只有1.5万吨。不甘平庸的性格驱使他不断寻觅企业发展的机遇。2001年,倪春林与广东蓝带啤酒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借助蓝带品牌商誉开拓国内市场。
“有外资背景的国内几大啤酒巨头拼抢市场,中小啤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倪春林分析如果收购蓝带啤酒,不仅可以拥有世界知名品牌,获得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而且自主品牌形象也将获得提升。
2006年,蓝贝集团陆续成功收购广东蓝带、湖北枣阳蓝带啤酒企业的全部国有股权,创造了产权范围横跨三省、以民营兼并国有企业的奇迹。集团重新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布局,不断培育和提升蓝贝自主品牌的知名度,逐步形成蓝带、蓝贝产品品质一脉相承,高、中档产品优势互补的市场组合。
■创新引领品牌发展
2009年11月8日,“百年传承,盛世尊享——蓝带1844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款售价高达298元的中国唯一橡木桶啤酒一上市便吸引了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的普遍关注。
倪春林认为,产品的不断创新才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从“借船”到自己“造船”的质的飞跃。
优质独特的产品离不开科研队伍的支撑。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广东、湖北、河北三省所属企业人才优势,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联合攻关。蓝带二战版军罐、黑啤等系列新产品,不仅丰富啤酒行业产品的选择性并填补啤酒行业高端市场的空白。
蓝贝集团副总经理、广东肇庆蓝带公司总经理张永志说,产品的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南北中三省企业,高度分散,点多线长面广,为此,集团把抓好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高于国家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设置了50多个质量检测点,逐环节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2007年集团各生产厂成为国内最先通过整合三体系认证的啤酒企业之一。
■公益事业是企业的责任
幼时贫困的家境,孕育了倪春林扶危济困的博爱之心,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浩劫的他对慈善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公益事业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源于社会,理应回报奉献社会。”
多年来,倪春林一直坚持对9个村的44户贫困家庭和解放前的老党员进行生活救济和送温暖活动。累计拨出1300多万元用于城、镇、村的文明生态建设、打井修路、助学助教、助残、帮贫扶困、支援抗震救灾等。这个月,他还做出决定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让员工和企业一样享受发展的成果。
倪春林把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视作企业应尽的责任。近几年来,蓝贝集团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各生产厂瓶装、易拉罐等生产线及动力、制冷、软水、污水处理全部采用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设备和节能工艺,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音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从源头上清除各种环境危害因素,使粮、煤、电、水消耗、单位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废物综合利用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环境友好企业。